2025年高考正在火热进行中,几年全国一卷让这几个高考大省的考生再次无语凝噎,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再次雪上加霜
考前都说今年试卷简单,考了才知道童话里都是骗人的
高考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意义
更多的,像是一种无奈
还听说很快要取消三本了,全国每年1000多万三本学生以后只能是大专了
我曾经也是个三本,还好那时候还承认,最起码说本科学历没毛病,哈哈
现在呢,又学历要求的赛道再次淘汰了一大批人
好了,下面开始学习时间,2025年高考全国一卷作文题目:
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(60分)
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,可是心里直翻腾,开不了口。
——老舍《鼓书艺人》(见全国一卷阅读II)
假如我是一只鸟,
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
——艾青《我爱这土地》
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,
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
——穆旦《赞美》
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?请写一篇文章。
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据说看了这个题目,大多数考生们内牛满面啊,因为没读过这三本书啊,都用来刷题了哪有时间看课外书
其中老舍的那本连原稿都丢了,是英译回来的,经典名著的边缘化处境,未列入义务教育必读书单(新课标初中推荐《骆驼祥子》《四世同堂》等老舍作品113),仅约15%省级示范校将其作为抗战文学拓展读物9,普通学校学生自发阅读率<5%。
同学们,下面画重点,这次作文的主体思想是什么?
从悲愤到觉醒的递进高考题将方宝庆的沉默、艾青的嘶哑歌唱、穆旦的带血拥抱并置,构成“压抑-爆发-新生”的情感脉络。《鼓书艺人》代表的隐忍坚韧,恰是民族精神觉醒的序章!
平民英雄的现实温度与英雄史诗不同,方宝庆的“开不了口”展现普通人真实脆弱的一面。这种非脸谱化的刻画,使家国情怀脱离空洞口号,呈现血肉丰满的感染力!
抗战文学中普通人“在磨难中守护尊严”的主题,为当代青年理解家国情怀提供历史参照。命题通过经典唤醒集体记忆,引导考生思考和平年代的使命担当!
思想!未来的栋梁们的思想!
![]()
![]()
赞(4)